2023年,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期货市场“避风港”作用愈发突出,黑色商品期货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黑色商品期货持仓量、成交量、沉淀资金均明显高于往年。
今年风险管理公司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含权贸易、场外期权、互换、远期等多种业务模式,在期货市场上通过期货交割、期转现、仓单交易等多种期现“转换”途径,帮助企业采购和销售、盘活库存、缓解现金流压力,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方案,助力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作用进一步突显。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数据,截至2023年9月,实际开展风险管理业务的公司中,有89家开展了基差贸易业务,有73家开展了场外衍生品业务,有53家开展了做市业务,开展仓单服务和合作套保业务的公司数量分别为21家和1家,其中,仓单服务业务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95.84亿元,累计服务上市公司8.12亿元;前三季度场外衍生品业务累计成交名义本金规模较2022年攀升13.33%,至23199.09亿元,三季度末持仓名义本金规模较2022年大幅增长40.27%,至4486.29亿元,其中商品类规模分别较2022年大幅增长4.6%和70.6%,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累计名义本金规模和月末存续名义本金规模同比均呈增长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5.63%和77.36%,三季度末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存续名义本金规模分别同比大幅增长79.43%和54.25%;2023年前三季度风险管理公司累计基差贸易规模为3526.14亿元,较2022年减少1301.41亿元,但服务中小微企业累计贸易额同比仅有13.87亿元减量,服务上市公司累计贸易额同比减少35.19亿元,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数量甚至同比有956家增长;1—9月份累计含权贸易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上市公司规模分别同比大幅增长31.25%和293.57%,至26.21亿元和11.02亿元。
“今年黑色实体企业普遍面临着销售难、盈利失衡、产业链运转不畅和现金流紧张等痛点和难点,2024年,钢铁行业依旧面临着产能结构性过剩、环保和减碳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挤压、利润偏低等多重挑战和困难,所以,生产型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供应对需求的适配情况,把握可能由于预期改善或政策限产等因素导致的阶段性锁定盘面利润的机会,贸易型企业则需合理规划冬储库存水平,并且需要在冬储资源开始出清阶段对利润进行一定锁定。”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黑色组长邱怡宏说。
江苏富实数据研究院院长蔡拥政直言,今年行业利润不佳,国内钢厂及贸易商企业重组及高层人事调整动作加大,对企业应用衍生品工具有了新的认识。全球化环境下,外围宏观因素扰动增加,不少企业对产业链风险管理工作有了深刻理解,但受制于体制机制、期现人才资源匮乏、企业现金流偏紧及决策层的重视度不同,产业企业将衍生品工具应用深度融入企业生产及管理环节尚需时日。实际从产业周期角度看,产业企业更应该在行业利润好,景气度高的阶段,未雨绸缪,积极参与以衍生品为主的风险管理工作,而不是亡羊补牢。现阶段虽然产业环境相对艰难,但仍然应该坚定布局,立足长远,继续进行工作推动。